您好,欢迎来到华百科平台
董存瑞
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男,汉族,原名董春睿,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中国共产党党员,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词条类别

其他人物

中文名

董存瑞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9年10月15日

去世日期

1948年5月25日

出生地

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

去世地

隆化镇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参与战争战役

隆化攻坚战

主要荣誉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配偶

卢长岭

父母

董全忠(父亲)、孙珍(母亲)

兄弟姐妹

董存梅(妹妹)、董存金(弟弟)

目录

     简介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男,汉族,原名董春睿,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中国共产党党员,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董存瑞董存瑞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董存瑞参加了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3岁时,他掩护了区委书记王平成功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做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1950年9月底,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追认他为全国战斗英雄。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等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董存瑞,男,汉族,原名董春睿,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董存瑞家境贫寒,仅读过一年书,6岁起便开始为家里放羊。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董存瑞参加了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3岁时,因掩护区委书记(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童年时期的董存瑞童年时期的董存瑞

    参加革命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董存瑞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夺下国民党军的一挺机枪,被记大功一次,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中,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同年3月,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存瑞参军近三年的时间里,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职务。他南征北战,战功卓著,荣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一枚毛泽东奖章,三枚勇敢奖章。1948年2月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32师96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当主攻部队受到桥头敌暗堡火力威胁的紧要关头,担任爆破组长的董存瑞冲到桥下,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炸毁暗堡,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9岁。

    牺牲后事

          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他所在班被命名为“董存瑞班”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聂荣臻为他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1957年5月29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题写“舍身为国,永垂不朽”。1951年国庆节,毛泽东邀请其父亲董全忠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为了永久纪念他,隆化和怀来县人民政府分别修筑了董存瑞烈士陵园和纪念馆。

          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董存瑞(形象画报)董存瑞(形象画报)

    家庭成员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今属河北省)南山堡村。全家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乳名叫“四蛋子”。

    董存瑞家人董存瑞家人

    关系(称谓)​​姓名​简介
    ​父亲​董全忠​1992年,董全忠因病去世,享年92岁
    ​母亲​孙珍​1977年,孙珍去世,享年80岁
    ​妻子​卢长岭​1944年秋天,卢长岭嫁给了董存瑞,她比董存瑞大三岁
    ​妹妹​董存梅​董存梅退休前在国家民政部工作,董存梅一直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存瑞精神,支持希望工程,尽自己的之力帮助他人
    ​弟弟​董存金​董存金一直在南堡村田地里务农,1986年,他和年迈的父亲搬到怀来县城沙口镇,在集市上摆摊杀猪、卖西瓜;后来,他以烈士遗属身份,被安排进怀来县面粉厂工作
    ​外甥​艾东​1974-2020年,艾冬,男,汉族,197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6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法制总队信访支队三级高级警长,一级警督警衔。2020年2月15日,艾冬在前往单位工作途中突发疾病,2月22日凌晨,经持续抢救无效去世,终年45周岁,公安部追授他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模范称号

    人物评价

          董存瑞在战斗紧要关头,以身体当支架摧毁敌军暗堡,展现了革命战士的英勇与担当。(怀来县董存瑞纪念馆评)
          董存瑞烈士塑像为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拳头之形象,再现了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中国大百科全书评)
          董存瑞早已成为隆化人的集体记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董存瑞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王莉莉评)

    荣誉奖项

          董存瑞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时间​荣誉/称号​​授予单位/相关背景
    ​1948年6月8日​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
    ​1950年9月底​全国战斗英雄​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追认
    ​2009年9月10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入选该评选名单
    ​2018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其画像,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与张思德等共10位)

    后世纪念

    牺牲报道

          第一个报道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消息的是东北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将军的秘书齐肃。他的关于董存瑞的报道发表在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一版上,文中记有:“……董存瑞为完成任务,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毫不踌躇地一手托着炸药箱,一手拉导火索,在强烈的轰隆声中敌碉堡毁灭,董存瑞同志也光荣牺牲了。”文中没有写董存瑞最后喊出的话语。同一天,也是在《群众日报》一版发表的程子华司令员的《董存瑞永垂不朽》的文章中,也没有提及董存瑞的最后一喊。

    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中国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占地面积9.16万平方米。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后经几次大规模扩建,目前为中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占地面积最大的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烈士陵园
          园内主体建筑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共计13项。纪念牌楼建于1961年,形式仿照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牌楼建造,整体高7.5米。牌楼正中写着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金色大字,借此以表示革命精神与全国山河共存之意。烈士墓建在一座平台上,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半径2.93米的圆形窿顶,下部分是直径高3.85米的圆柱形墓墙。烈士墓采用空心地基层,水砂石栅栏,花岗石砌墙,钢筋混凝土窿顶。烈士墓的正面立有一座高3.5米的碑,上边雕刻着一颗五角星,碑心石为一块高1.93米、宽0.54米、镌刻着“董存瑞烈士之墓”七个大字的汉白玉。董存瑞烈士塑像为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拳头之形象,再现了他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董存瑞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并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董存瑞纪念馆

          为纪念、缅怀董存瑞烈士,1951年7月,由南山堡一座旧庙改建为董存瑞烈士祠堂;1967年8月中共怀来县委、怀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英雄家乡怀来县南山堡修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1968年6月建成;2006年中共怀来县委、怀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旧馆的基础上扩建,2008年5月25日,董存瑞烈士牺牲60周年之际新馆落成,对外开放。
    董存瑞纪念馆董存瑞纪念馆
          2009年8月被评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为弘扬新时期“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董存瑞精神、激励怀来人民斗志,凝聚党心民心发挥巨大作用。整个董存瑞纪念馆为您再现了一部董存瑞烈士永生的壮丽史诗,重温历史,亲眼领略英雄的感人事迹,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董存瑞纪念馆前塑像董存瑞纪念馆前塑像

    纪念学校

          存瑞中学于1945年10月建校,原名字叫隆化中学,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城的战斗中,董存瑞在此壮烈牺牲。这场战斗叫“隆化攻坚战”,董存瑞就是牺牲在隆化中学,当时隆化中学是敌人的一个据点。1948年7月10日,隆华中学改名存瑞中学。但是学校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实际招生,直到1951年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存瑞中学  存瑞中学  

    题词诗歌

    题词
    为追忆董存瑞: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纪念这位顶天立地的勇士。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诗歌
                                                                               《谒董存瑞烈士陵园》
                                                                      擎天一举爆惊雷,暗堡顽敌化土灰。
                                                                      烈士功勋山水载,英雄事迹史书垂。
                                                                      香花佳卉环穹墓,翠柏苍松绕素碑。
                                                                      凭吊恭怀瞻塑像,形神共日耀光辉。
                                                                      存瑞陵园忆硕勋,默哀致敬祭英魂。
                                                                      降敌虎胆擎只臂,灭寇雄心献一身。
                                                                      地吐芳华呈瑞草。天集霞彩奉祥云。
                                                                      苔山伊水铭不朽,四季常青翠柏林。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警备区政治委员韩玉平,用词牌形式歌颂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全军挂像英模事迹,引导广大官兵和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为深入开展思政课拓展新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西江月——董存瑞
                                                                                   守敌负隅顽抗,
                                                                                   暗碉林立难攻。
                                                                                   舍身爆破乃英雄,
                                                                                   托举凯旋之重。
                                                                                   强虏灰飞烟灭,
                                                                                   冲锋号贯长空。
                                                                                   隆城解放帜旗红,
                                                                                   存瑞英名传颂。
    董存瑞 形象画报董存瑞 形象画报

                                                                                   《咏董存瑞》
                                                                                  高擎一颗火红心,
                                                                                  引爆青春天地焜。
                                                                                  鲜血如洪洒华夏,
                                                                                  英名千古壮军魂。
                                                                                  --丁洪

                                                                                  《英雄董存瑞》
                                                                                 手臂高高举过头顶
                                                                                 便不再放下了
                                                                                 擎起人生的壮烈
                                                                                 托起了一轮喷薄的红日
                                                                                 那是一面旗帜
                                                                                 在炮火硝烟中飘扬
                                                                                 那是一座路标
                                                                                 坚定地指向光明
                                                                                 那是一条前进的道路啊
                                                                                 通往最后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史册上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
                                                                                 十九岁的青春
                                                                                 从此定格为
                                                                                 一尊不朽的雕像
                                                                                 标示英雄的高度
                                                                                 人民日报社长邓拓,留下一首词,题为:

                                                                                    《董存瑞》
                                                              战火炼英雄,家世贫穷,幼年立志便从戎。
                                                              阶级斗争增智勇,屡建奇功。
                                                              隆化炮声隆,决胜隆中,
                                                              挺身爆炸压敌锋,手托巨雷惊天地,烈士高风。

    纪念邮票

          2025年8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纪念邮票1套10枚,邮票图案名称为: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全套邮票面值12元,计划发行数量450万套。
    董存瑞 纪念邮票董存瑞 纪念邮票

    存世照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了董存瑞的戎装照片,从而使人们真正地看到了英雄董存瑞的真实模样。
          在北方农民的家里,人们都喜欢把照片镶进镜框,挂在墙上。这是北方特有的习俗。丰宁县城北30公里外的小乡镇黄旗,一个普通的农民韩定发的家里,也挂着这样的镜框。镜框里密密麻麻的照片中间,有一张1寸照片,照片是一位年轻的战士,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英名传天下的董存瑞。
    董存瑞存世照片董存瑞存世照片
          30岁的韩定发参军后,在警卫排当战士。1948年早春,部队在朝阳进行整编,成立了11纵队,正在143师429团的韩定发被调到6连当了炊事员,主要任务是买菜、帮灶,大家称之为“上士”。就在这期间,韩定发和董存瑞结识了,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但很投脾气,成了要好的朋友。1948年4月前后,部队要离开朝阳,韩定发被抽调到担架队,董存瑞亲手把自已一张照片送给了他。照片很小,是1寸的,背面写着10个字“送赠韩上士留念董存瑞”,笔画挺粗。韩定发知道董存瑞不会写字,谁代写的,当时他没有问。韩定发怀念这位好友,珍惜这段友情,一直把董存瑞的照片保存在身边。1954年,38岁的韩定发复员回到家乡,开始了务农的生涯。从这时起,他就把董存瑞的照片镶进镜框,一直镶了10多年。
          1965年,韩加庆看过电影《董存瑞》后,觉得叔叔家镜框里的一张照片像电影里的董存瑞。于是,他到叔叔家指着镜框的一张照片问:“这是谁?”“这是董存瑞,这张照片还是他亲手送给我的呢!”“真的?!”韩加庆又惊又喜,最后恳求伯父把这张照片送给他。
          这张照片几天后便在韩加庆所在的丰宁中学传看开了。韩加庆看大家对这张照片如此喜欢,就到县照相馆,将照片和背面的字都翻拍下来,放大加洗了50多张。学生们把这些照片索要一空。丰宁中学掀起一股“董存瑞照片热”。
          尽管在丰宁县城出现过“董存瑞照片热”,但毕竟只限于“民间”。1978年初,韩加庆的一位同学到隆化存瑞陵园参观,发现陈列的董存瑞画像与自己手中的相片相差甚远,就向有关部门反映。
          “董存瑞的战友保存有他的一张照片……”这个信息传到隆化存瑞陵园。园领导立即派人调查,了解到韩定发确系董存瑞同一连队的战友,于是,马上找到了韩定发、韩加庆和当时翻拍照片的刘凤华,核准情况。就这样董存瑞的照片被存瑞陵园收藏。
          经过相关确认和鉴定,1981年9月,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将这幅照片作为董存瑞烈士遗像宣传使用。董存瑞照片高高悬挂起来了,悬挂在烈士的故乡——怀来,悬挂在烈士牺牲的地方——隆化。烈士的明眸,注视着他为之献身的事业,注视着为建设新中国、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董存瑞照片的发现,是历史的幸运。
    1958年,董存瑞烈士的父母在河北怀来县家中1958年,董存瑞烈士的父母在河北怀来县家中

    艺术形象

    影视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电影《董存瑞》,由丁洪、赵寰、董晓华编剧,郭维执导,包杰摄影,雷振邦作曲,张良饰演董存瑞、杨天启饰演郅振标、张莹饰演赵连长、周凋饰演王平,影片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董存瑞的英雄事迹。
          2010年1月,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在中国大陆播出,剧中王宝强饰演董存瑞。
    儿歌:例如跳橡皮筋时唱的歌谣之一,“董存瑞,十八岁,为国牺牲炸堡垒,炸到堡垒咯咯脆,全国人民流眼泪。”

    人物轶事

    立志参军

          1940年初春伊始,家家户户都在热烈谈论一个新鲜话题:“八路军来了!”当时,由聂荣臻领导的部队来到平北地区的海坨山下,建立了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南山堡划归联合县第三区。1942年夏,联合县委派年轻的共产党员王平担任第三区区委书记。王平每次到南山堡,多是住在董存瑞家。这让董存瑞乐得合不拢嘴,天天缠着王平讲故事。每当这时,董存瑞最听话。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平,听他讲“狼牙山五壮士”“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等英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一个个抗日英雄的高大身影,就此印在了董存瑞的脑海里。
          一次,王平讲到前任区委书记石裕民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光荣牺牲的事迹,听得董存瑞泪眼汪汪。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把小胳膊往上一举,大声说:“我长大了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像石叔叔那样跟鬼子斗。”
    后来,董存瑞当上儿童团长,俨然成了一个大人。他配合区小队站岗放哨、查路条、送鸡毛信,还积极配合减租减息运动。
          1943年秋的一个晌午,董存瑞在田里干完活,扛着铁锹回家。走到半道,他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王平和县里的郭科长,在常寨子村被敌人包围,一番激战之后,二人砸了枪、烧了文件,与敌人同归于尽。闻讯,董存瑞心如刀绞,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不久,新来的区委书记王福堂被董存瑞缠住了:“王书记,如今我是大人了,让我去当兵吧!”“你还小,部队不收啊!”王福堂笑着说道。
          “毛主席身边也有小八路,我为啥不能当呢!”听到董存瑞的话,王福堂暗自高兴:这娃子有头脑,有胆识,是棵好苗。于是,他拍拍董存瑞的肩膀说:“不要急,在家当儿童团长,不也一样打鬼子吗!”董存瑞却摇头。最后,王福堂实在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参加民兵基干队。此后,董存瑞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民兵。在民兵队伍里,董存瑞虽然年龄小,但埋地雷、扒铁轨、打伏击、抓汉奸都很快成为了“老手”。
          民兵当久了,董存瑞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一心想到部队扛枪打仗。于是,他开始成天缠着村武委会主任要求当兵。主任总说他不够年龄,董存瑞气呼呼地对主任嚷嚷:“你不答应我,我也要去!我跟共产党跟定了。”
          有一天,区联合政府办公室的门突然被董存瑞撞开了。正在开会的王福堂书记定睛一看:“四蛋子,你怎么来了!”董存瑞看了看满屋的人,憋了个大红脸,他脚跟一并,用不太标准的动作敬了个军礼:“报告书记,儿童团员董存瑞申请当兵打鬼子,请批准!”屋子里的人看着他一本正经的表情,哄堂大笑。
          董存瑞急忙挺挺胸脯,大声解释道:“别笑嘛!当兵是光荣的事,我等了很久了,现在不让我去打鬼子,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你们闹革命的时候不也是孩子吗!”满屋子人的表情都凝固了,这孩子的话让这些“老革命”心里不禁为之一震。
    王福堂书记看到董存瑞这股迫切劲儿,高兴地说:“好!等我和你们村武委会主任商量一下,定下来再告诉你。”
          1945年7月的一天下午,村武委会主任通知董存瑞:“今晚有几个人到区上报到参军,其中有你,赶紧回去准备吧!”“是!”董存瑞乐坏了,急忙跑回家。母亲抱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行李包,郑重地对他说:“好好干!不能给妈、给乡亲们丢脸!”董存瑞使劲点了点头。就在这天深夜,董存瑞在第三区政府所在地杨家山参加了区自卫队。

    掩护撤离

          1945年9月29日,国民党第十六军及第五十三军一个师,分两个梯队沿平绥路向怀来、延庆进攻,并先后出动飞机370架次,对我军阵地、交通线及后方基地进行狂轰滥炸。我军担任正面防御的部队在怀来及其以东的延庆进行顽强阻击。
          董存瑞所在的连负责坚守延庆城东。一次,他忽听远处传来“嗡嗡”的轰鸣声。他往天上一瞅,好家伙,七八架飞机直向头顶扑来。他朝身边的战友呼喊:“快进洞!”话音刚落,炸弹爆炸强大气浪就把他推进了防空洞。董存瑞连忙张开嘴,然后用手把耳朵捂上,以防耳膜震破。身边的新兵也学着他的样子,有些惊恐地互望着。他回头说:“别害怕,这是打头阵的,步兵还在后头呢,这点炸弹伤不着咱们。”许多双眼睛信服地望着他,战士们紧张的神情慢慢放松下来。
          董存瑞机敏地趴在地上,用耳朵听着地下的声响。当他听到一种不断震颤的履带声后,急忙大喊:“坦克来了,快上!”随即第一个冲出洞子。果然,远处烟雾弥漫之中,两辆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摇摇晃晃地显现出来。有的新兵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怪物,顿时惊得一动不动。“卧倒!”董存瑞一声呼喊,随后一串机枪子弹扫过,打得沙袋直翻土。“呸!呸!”他吐了两口嘴里的沙土,顺手拿起几颗手榴弹,对战友说:“我要让它们消化不了拉肚子!机枪掩护!”随后,他一纵身窜出掩体,转眼消失在烟雾里。不一会儿,“轰”的一声巨响传来,那个庞然大物不动窝了,履带稀里哗啦散落下来,可机枪还在叫。浓烟里,一个身影飞上坦克,掀开顶盖,随手扔进一个东西,又飞身而下,几个漂亮的侧滚翻快速麻利。又是一声巨响,坦克的机枪也哑巴了。
          战斗间隙,董存瑞给战友们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还时不时地穿插着家乡的小曲、快板和小笑话。欢声笑语不断从阵地涌出,周围阵地上的战友们都知道六班有个“小活宝”。
          经过多日苦战,战士们寸土不让,拖住了敌人,赢得了时间,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我军挺进太行山区创造了有利条件。董存瑞第一次荣立大功,获得勇敢奖章一枚。
          1945年10月11日,敌人突入张家口,我守城部队于当日撤离,主力部队奔赴太行山。董存瑞所在纵队留在当地坚持斗争。这天,董存瑞和战友们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和群众向长安岭转移,不料被敌人发觉,两军在山口处交锋。冰雪覆盖的长安岭寒风凛冽,山道路滑,董存瑞和几个战士守在山口。一个排的敌人攻了上来,董存瑞沉着地对刚露头的敌人开了火。待敌人慢慢逼近,快要冲过阻击阵地时,董存瑞又高声喊道:“同志们,听我指挥!”他还高声迷惑敌人:“一排向左,二排向右,三排掩护,冲啊!”战友们会意,成串的手榴弹飞向敌群。等浓烟过后,敌人从地上爬起来再看,山边连个人影也没有,只剩下满地的弹壳在冒着缕缕青烟。

    英勇就义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压制住了。在烈火硝烟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六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不断增加,就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暗堡炸掉。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没等连长说完,董存瑞就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了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战友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战友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暗堡里敌人机枪射出的子弹带着尖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
          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身边的战友说:“你就在这儿掩护!”战友扔出的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暗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开始更疯狂地朝他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突然,董存瑞倒下了,但是一会儿他又猛然爬了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河床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也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作炸药包的支架。怎么办?身后的战友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暗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下面,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暗堡,右手猛地拉动了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暗堡被炸得粉碎。“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牺牲情景

          曾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郅顺义回忆说:“董存瑞突然身子向左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咝咝地冒着白烟!我被这情景惊呆了。导火索只能燃烧短短七秒钟,他是知道的呀!他更清楚这大包炸药具有多大的威力!我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纵身一跳就朝他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对我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在炸碉堡瞬间喊的最后一句话是“卧倒!卧倒!快趴下!”他没喊过“为了新中国,前进!”,也没有喊过“为了新中国,冲啊!”但这并不影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形象。正如齐肃所说:“写新闻报道和写传记文章一样,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它不同于写小说、故事等文艺作品,可以虚构,进行艺术加工。不写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喊声,丝毫不影响英雄董存瑞舍炸碉堡,为国捐躯的伟大形象。

    相关事件

    董存瑞名誉权案

          2006年《大众电影》第八期刊登了对电影《董存瑞》导演郭维的访谈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文章称:“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与此同时,在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播出的电视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中,郭维也发表了类似言论。
          因董存瑞炸碉堡事迹遭受到的“怀疑”,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将《大众电影》杂志、中央电视台、电影《董存瑞》导演郭维推上法庭,状告三被告否认历史事实,降低英雄名誉,侵犯了董存瑞的名誉权,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律师代理费、其他经济损失共计10万元。
          2007年5月,该案双方在朝阳法院进行首次交锋时,作为原告代理人的董存瑞的侄子董继先曾向记者表示:“董存瑞不仅仅是我们家人的荣誉,而且是全社会的英雄,我们需要用法律武器进一步明确,以警示后人。”而郭维的代理人则称,郭维从未否认过董存瑞的壮举。同年5月24日,董存瑞名誉权案吸引多家媒体报道,开庭当天,董存瑞生前部队的首长——当年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的女儿和女婿也以普通市民的身份来到法庭外,支持原告方诉讼。程子华的女儿和女婿向记者展示了程子华的回忆录以及一本影集,上面有程子华将军的很多照片。记者询问老人身份,他们只说:“我们是普通的北京市民,听说这事特意来的,董存瑞炸碉堡是真实的,是当年很多人亲眼看到的。我们是听着董存瑞事迹长大的,如果把这个否定了,那就是否定了党的历史。”两位老人拿出几本书,包括《程子华回忆录》、《纪念程子华》、程子华将军当年的秘书齐速所著的《难忘终身事》等。直到开庭结束后,两位老人才离开。记者后从原告方得知,这两人是程子华将军的二女儿和女婿。
          据相关媒体报道,2009年8月初,在法院的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郭维、《大众电影》杂志社在近期的杂志上发表一篇对《为了新中国前进》中饰演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王宝强的采访文章,文章将叙述董存瑞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普通农民孩子成长为一名人民英雄的光辉战斗历程;(二)被告方赔付董存梅、董存金诉讼费等共计3.5万元。
















    粤ICP备2021137309号 Copyright © 2023 华百科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邮箱szmisz@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一家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