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基淮,男,汉族,1998年1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赵基淮自幼因罕见疾病致双耳听力障碍,属听力一级残疾。曾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022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等称号。
词条类别
中文名
民族
出生日期
主要成就
性别
就读院校
目录
简介
赵基淮,男,汉族,1998年1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赵基淮自幼因罕见疾病致双耳听力障碍,属听力一级残疾。曾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022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等称号。
人物经历
赵基淮出生于1998年1月,自幼身患罕见疾病,听力一级残疾,只能依靠助听器和电子耳蜗生活。2020年,他顺利考入北京科技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2020年9月,赵基淮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研究生一年级,赵基淮便以第一作者发表EI期刊论文一篇。2021年12月21日,赵基淮荣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2022年,他顺利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同年12月,赵基淮被评为2022“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
人物活动
公益活动
2015年,赵基淮牵头创建公益病友群。他主动帮助患者解读疾病注意事项、帮助病友及家属缓解焦虑,担任病友及家属的“私人专家”和“心理医生”。此外,他还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科研项目
基于影像分析的宫颈癌FIGO分期自动诊断项目
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赵基淮参与设计算法针对CT影像以及PET影像宫颈癌的智能识别,帮助医生识别宫颈病灶区域。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异常细胞图像检测与分类项目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合作,赵基淮参与设计算法对宫颈异常细胞进行智能识别,减少定位、识别异常细胞的巨大工作量。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赵基淮的父母是当地化工厂的工人,后接连下岗失业,只能靠母亲在超市打工维持生计。
健康状况
备考研究生期间,赵基淮因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学习导致他病情多次发作,失聪、眩晕、呕吐,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北京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因正文不足30页受质疑。有人指出,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与赵基淮、马博渊、班晓娟、王笑琨于2022年5月19日提交的发明专利《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存在多处雷同。2025年5月1日,北京科技大学校办老师对此表示,已记录下相关情况,会向领导汇报,调查了解学校老师的研究成果是否与他人论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