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wing悠然
编辑发布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2025年2月6日),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现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籍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现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词条类别
中文名
原名
国籍
民族
籍贯
出生日期
去世日期
出生地
职业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毕业院校
最高学历
性别
目录
简介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2025年2月6日),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现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籍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现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黄旭华幼年受战事影响,先后于广东省海丰县田墘[qián]镇树基小学、广东作矶小学就读,高中也因抗日战争辗转于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广东梅县教会学校广益中学、广西桂林中学就读。大学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黄旭华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参加苏联援华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担任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被密召进京,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1958年至1986年,隐姓埋名三十年,研究核潜艇,直到1987年,该事件被上海《文汇月刊》长文刊登,题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此外,曾任职上海港务局团委书记、国防部第七研究院“09”技术研究室副总工程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院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所长、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61年11月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1964年,黄旭华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974年8月1日,核潜艇正式列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中国海军跨入了“核时代”,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获评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黄旭华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人物生平
幼年生活
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普通的乡医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按族谱秩序为其取名“黄绍强”。幼年时,黄旭华常随母亲曾慎其去教堂做礼拜,学会吟唱《米赛亚》《再相会》《圣诞夜之歌》等圣歌,还常跟随二哥黄绍振去海丰县田墘镇教会学校树基小学,为二哥陪读。1931年至1934年,黄旭华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树基小学就读,上到四年级,1935年,进入广东省海丰县汕尾镇教会所办作矶小学念高小,受兼任国语、算数、 自然、体育多门课程的苏剑鸣老师影响较深,尤其国语课为其普通话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7年,于作矶小学毕业,完成小学学业。
艰苦求学
小学毕业后,因日寇侵略,当地中学都处于搬迁之中,黄旭华未能顺利转入中学学习,辍学期间参加田墘镇民间抗日宣传队,参演抗战宣传剧目,在《不堪回首望平津》中扮演一位逃难的小女孩。1938年,黄旭华随大哥黄绍忠一起离开家乡,经海丰、陆丰,步行四天抵达揭阳县五经富镇,转入迁入该地的聿怀中学就读初中。读书期间参与抗日宣传队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另在就读期间获得篮球比赛优胜奖章。1939年,他前往韩山师范学校继续读初中二年级下半期。1940年夏,黄旭华受战事影响难以安心念书,只能辞别聿怀,前往广东梅县报考东山中学或梅州中学,但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转而改考上梅县教会学校广益中学。
1941年夏初,他从广东梅县出发,辗转来到广西桂林,考入省立桂林中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同年,取“旭日荣华”中的二字,改名黄旭华。1944年7月,因长沙战事紧张,桂林所有中学毕业会考取消,于桂林中学仓促毕业。在决定报考大学时,因观日军频繁登陆海上,且深受后方敌机轰炸之苦,思想开始从志在行医向立志船舶、航空转变。此后桂林紧急疏散,黄旭华离开桂林并决定报考国立交通大学。路经柳州、独山、贵阳,并在贵阳停留期间参加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招考,随即启程赶往重庆,在其大哥打工的某炼油厂落脚。后收到唐山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但已无返回可能,因而未能入读。当年9月份,黄旭华进入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的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为收容战区流亡学生所特设的大学先修班学习。慕交通大学的东方MIT之名,在海船情结和军事救国思想驱动下,着手报考交通大学造船系。学习期间自行整理编辑了《大代数讲义》。
1945年,黄旭华因成绩优异,获得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保送资格,后又接到交大造船工程系录取通知书,因志在船舶,放弃中央大学保送资格,前往位于重庆九龙坡校区的国立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学习。在渝校期间结识同届交大航海工程系学生于锡堃,从于锡堃处接触到许多进步思想。1946年3月,随交大渝校第三批师生从重庆九龙坡校区走陆路经宝鸡、西安,复员上海徐家汇校园。在国立交通大学就学期间,辛一心、叶在馥、王公衡等多位名师的教诲使其专业知识的培养及阅读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得到锻炼及提升,同时,在于锡堃的介绍下,与厉良辅、蒋励君等加入交大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通过歌舞、短剧等艺术形式在学生运动中宣传进步思想。1949年,黄旭华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证,在此期间接受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1947年5月,在“护校运动”中,黄旭华表现出优秀的斗争能力。1948年,在“山茶社”继任社长许建秘密开设的学习班中,接触《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与任务》等毛泽东著作及《大众哲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等文章,奠定革命理论基础,又经历“五四营火晚会”、“大江歌咏团”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革命斗争能力。
早期工作
1949年9月,黄旭华在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期党校学习结束,次月,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分配至当时的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各私营船厂造船质量及施工情况。1950年,调至上海市招商局,任局长于眉的秘书。同年4月20日,黄旭华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招商局工作期间,上海市统战部抽调部分党员加入民主党派以帮助民主党派发展工作,黄旭华因此加入上海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1年,任上海市港务局共青团团委书记,任职期间仍然以党员身份参加上海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组织工作。1952年,进入船舶工业管理局,任船舶试验筹备处技术组技术员兼秘书组组长,后调入船舶工业管理局“三反”、“五反”办公室,参与打击贪污分子的工作,同年5月12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聘请为监察通讯员。
研制潜艇
初期探索
1953年10月,黄旭华结束“三反”、“五反”工作后,调至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处总体组,任总体组副组长,从事民用船舶总体设计,11月,作为国家商务代表团成员随团赴东德考察,了解东德造船情况并洽谈合作。1954年4月,黄旭华随团回国,6月,转入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扫雷艇与猎潜艇科,从事苏联军用潜艇的转让制造,其后因保密原因停止与民革的活动。1957年初,黄旭华由上海调至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处工作。年底,从北京调回上海,重回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潜艇科任科长,继续从事转让制造工作,为日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奠定了技术与管理基础。
1958年,黄旭华因优秀的专业能力,被选中任命为中国核潜艇工程项目的副总工程师,被秘密从上海召至北京,报到时面对领导说的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开始隐姓埋名的核潜艇研究生活。1958年8月,黄旭华正式加入海军舰船修造部和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船体组”,10月,他与造船技术研究室的同事共同完成了导弹核潜艇总体方面的5个设想方案,其中3个为普通线型、2个为水滴线型,后初步选定为水滴线型、排水量为3000吨级的设想方案,该方案为中国政府专家代表团出访苏联谈判起到重要作用,11月,与造船技术研究室同事对核潜艇的主要器材设备的技术要求开始进一步地探讨论证,全面调研协作挂钩单位,制定关键项目的预先研究方案,考虑全船总体布置,筹划有关试验等,年底,在708所试验水池对导弹核潜艇水滴线型展开试验摸索。1959年2月,黄旭华带领崔继纲、单海扬等技术人员集中力量在上海交通大学试验水池对导弹核潜艇水滴线型进行模型试验,对导弹核潜艇普通线型和水滴线型的战术性能做更为细致的计算,但受当时交大试验水池尺度等硬件条件的限制,试验仅限于定性分析。










